1、行業基本情況
(1)行業發展歷程
①萌芽階段
此階段主要處于20世紀70年代,由于在受到洪水等災難時,通信存在很大的問題,使得傷亡重大,故中央開始逐步建立短波通信專網解決大型水庫的報訊問題。但此時還未能夠實現數字化,所以還不能稱為水利信息化,只能算是萌芽時期。
②起步階段
到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基于各種通信平臺的數據通信和計算機數據處理技術開始應用于水利和防汛部門。個人計算機開始配置到水利系統的關鍵業務部門,計算機使用單用戶DOS操作系統、單機版應用軟件大量使用,實現了文章處理、財務管理、數據統計、報表打印、業務運算、信息管理等基本功能。關系數據管理也開始受到關注。
③初級階段
20世紀90年代中期,這一階段計算機應用軟件仍然以單機版為主,各種業務的MIS系統應運而生,而聯機軟件多側重于通信軟件和實時數據傳輸處理。多用戶多窗WINDOWS3.x操作系統開始應用于個人計算機,但仍以單用戶DOS操作系統為主流應用平臺。辦公文字表格軟件系統得到全面應用。同時,基于公用電話網的傳真業務普遍應用于水利和防汛部門。
④發展階段
90年代末開始,隨著計算機局域網和廣域網的成熟應用,分布式數據庫管理成為可能,方便實用的多用戶WINDOWS95操作系統全面取代單用戶DOS操作系統應用于個人計算機,洪水預測預報系統進入業務應用;基于X.25線路和分布式數據庫的連接氣象、水文、海洋、防汛、政府辦公廳等5方的防災減災預警預報系統建成應用,不僅實現信息和硬件共享,也實現了相關部門間的信息和硬件共享。聯機版的計算機應用軟件開始大量使用到業務中,呈現出資料數據化、傳輸網絡化、處理電子化的趨勢。
⑤實用及全面發展階段
從21世紀開始,人們對水利信息化意識大大提高,對業務中使用信息化系統的熱情不斷高漲,思想基礎已經比較牢固。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系統(RS)、地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等高線技術逐漸融入水利信息系統工程項目功能當中,大大提高了應用的現代化水平。(資料來源:中國知網資料整理)
(2)行業發展趨勢
水利信息化建設就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和利用水利信息資源,包括對水利信息進行采集、傳輸、存儲、處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資源的應用水平和共享程度,從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設的水事處理的效率和效能。未來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設依賴于計算機網絡的應用,特別是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新型網絡,將成為水利調度系統的平臺支撐。行業的發展主要應集中于自動化、智能化以及安全化這三個方面進行進一步的發展。
①自動化
現代通信網絡在原有互聯網平臺上進行了升級改造,拓寬了網路鏈接的對象范圍,保證了水利工程系統的自動化作業。其自動控制特點表現與多個方面:對水利設備的自動化控制,幫助作業人員執行各項水資源調配流程,減小了人工操作的難度;對水量數據的自動化控制,借助網絡平臺傳輸水利數據,向管理中心提供最切實可靠的數據信息,為水資源分配提供可靠的指導。
②智能化
計算機網絡是水利信息化建設的重點,網絡內存儲了大量水利項目有關的數據,方便了后期水調度的綜合管理。信息網絡應用于水資源監控中,實現了整個水灌溉信息的智能調配,按照水資源應用方案的要求傳輸信息指令,方便了設備操作功能的穩定運行。對于大型水利灌溉區,設定智能監控系統也可幫助水電站執行有效的控制方案。
③安全化
監控系統使對水資源開發流程的監控與控制,反應了灌區作業的宏觀狀況,便于及時發現潛在的水利風險,以指導人員調整控制方式,降低自然界水災害造成水電站重大損傷的概率。同時,基于計算機網絡監控系統的調度模式,通過向數據中心傳遞水資源信息,為灌溉區供水調控與指導創造了條件,降低了水資源的浪費率。(資料來源:中國知網資料整理)
(3)行業規模
水利信息化行業主要涉及兩個行業,即軟件信息系統集成行業和水利行業兩者的發展狀況均會對水利信息化行業產生較大的影響。
①軟件信息系統集成行業規模及變動趨勢
近十來年,中國軟件行業取得了高速發展,截止2014年,中國軟件行業總收入達到3.7萬億元人民幣,行業的發展主要分為兩個階段,從2001年至2005年復合增長率達到51.04%;從2006年至2014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9.09%,隨著中國經濟增速開始逐漸下滑,軟件行業收入增長率也出現了一定的下滑,可以預計在今后五年內軟件行業增速將處于10%到20%之間,但依然保持一個較高的景氣度。
軟件行業包括軟件產品行業、信息系統集成服務行業、嵌入式系統軟件行業、IC設計行業、數據處理和存儲服務行業以及信息技術咨詢服務行業。其中份額占比最大的為軟件產品行業,信息系統集成服務行業與嵌入式系統軟件行業占比相當。
公司業務屬于信息系統集成服務行業范疇。全國從事信息系統集成服務的公司超過一萬家,占行業企業總數30%以上,2014年營業收入為7268億元人民幣,占軟件行業總收入比例達到20%左右,從2008年至2014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達到37.1%,高于整個軟件行業的平均水平,但下滑依然較為嚴重,預計今后五年的增速將維持在20%左右。
四川區域在信息系統集成服務行業中,收入占比達到5.92%,僅次于東部幾個區域,這說明四川在信息系統集成服務行業的發展處于全國前列,在西部居首位。截止2013年,四川信息系統集成服務行業營業收入達到387.9億元,且增速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預計今后幾年的增速將保持在25%左右。
②水利行業規模及變動趨勢
2014年,全國水利行業公共財政支出達到3479億元,近兩年增速下降較快,但“十二五期間”復合增速依然接近10%的水平。隨著中國整體經濟增速下滑,預計“十三五”期間全國水利行業公共財政支出復合增速在5%左右,到2020年,全國水利行業公共財政當年支出將達到4662億元。
在水利支出中,水利工程建設占比最大,2014年占比達到43.16%,其次是農田水利、農村人畜飲水等。當前,大部分水利信息化主要涉及防汛、水質監測以及水文測報等領域,以上領域占全國水利公共財政支出比例接近5%,則全國公共財政在防汛、水質監測和水文測報三個領域“十三五”期間年均支出將達到200億左右的水平,按照全國23個省、4個直轄市以及5個自治區來測算,平均每個地區每年支出6.25億左右,而四川屬于水利大省,預計年均支出將達到10億的水平。
2、行業產業鏈情況
水利信息化行業的上游為計算機及輔助產品、網絡設備、系統軟件行業,下游分別為水利行業。
(1)產業鏈上游狀況及其影響
上游行業的產品質量會影響本行業的解決方案和服務的質量,上游產品的價格變動也會對本行業的價格產生聯動影響。隨著電子類產品性能的不斷升級,將推動本行業解決方案和服務持續完善。但上游行業當前處于激烈的競爭狀態中,產品價格總體下滑趨勢明顯,從而降低了本行業的采購成本。
(2)產業鏈下游狀況及其影響
本行業的下游為水利行業。
對于水利行業,由于我國水安全問題依然突出,國家對我國水利建設高度重視,投資規模也逐年擴大,而制約我國水利行業發展的因素當中,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行業信息化建設。也就是說,在未來的水利行業發展前景當中,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將成為衡量水利行業發展程度的主要標準,隨著信息化技術在水利行業應用當中不斷的深入和擴展,它的提高和完善必將直接影響到水利行業的發展趨勢。
3、行業發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行業發展的有利因素
①國家政策大力扶持
水利行業關系國家的國計民生,是國家重點發展和支持的基礎行業?!笆濉币詠?,國家逐漸將水利行業最新戰略定位為“國家安全”,先后頒布了: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國家農業節水綱要(2012-2020年)》、《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利信息化資源整合共享頂層設計》、《全國水利信息化發展“十二五”規劃》等系列重要文件,全面布局水利行業改革進程,并提供配套政策和資金方面的優惠措施。
②科技進步對行業的促進作用
水利信息化系統集成的核心技術是應用軟件的開發。系統軟件、支撐軟件和數據庫技術等軟件和技術是軟件開發的基礎,相關技術的進步促進了軟件產業的創新和發展,使得軟件開發商能夠為客戶提供功能更強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以滿足客戶日益多樣的需求。虛擬化技術、云計算平臺等新型IT技術的興起給軟件產業帶來了新的革命,服務器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數據計算能力大大增強,豐富了產業的商業模式,完善了產業的功能構架。因此,科技技術的進步有利于信息化系統集成行業的成熟和發展。
③下游需求提供巨大的發展空間
我國幅員遼闊,山地眾多,山洪災害時常發生,威脅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前期我國在山洪監測預警方面的投入不多,預計未來這一方面的需求將會日益凸顯。我國境內水系眾多,相應的水文監測系統信息化程度不高,為了實現高效的水文監測,達到有效控制洪澇、污染等災害的目的,信息化系統集成是其必然的發展趨勢。我國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量的1/4,是一個缺水的國家,如何高效地利用水資源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挑戰。近年來,農業用水占到我國總用水量的60%以上,個別區域甚至高達90%,發展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田間節水灌溉一體化控制技術的需求迫在眉睫,這也正符合我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飲用水安全關系到人民健康和社會穩定,我國飲用水問題日趨嚴重,據統計每年有1.9億人因水污染患病,3億人面臨飲用水短缺。2012年,國家頒布106項飲用水安全指標,為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改造提供了參考,城市水廠和農村飲水設施的信息化集成是實現國家標準的必經之路。綜上,下游的巨大需求為水利信息化系統集成行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2)影響行業發展的不利因素
①綜合人才缺乏
在水利信息化標準建設工作中,工作貫穿水利工程活動的全過程,信息化標準的內容也非常的廣泛。這就需要水利信息化技術人員具有較高的工作經驗和工作水平,并且對水利工程的運作流程非常熟悉,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目前我國水利信息化編制標準人員由于受到精力和時間的限制,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加強水利信息化編制人員專業能力是當前水利信息化標準建設的主要改善方向。因此,綜合技術人才的缺乏制約著該行業的發展。
②缺乏水利信息化標準制定組織
在我國水利系統中沒有對水利信息化標準設置專業的制定部門,大多數是水利系統管理者或者是信息化部門進行標準制定,信息化標準推脫、落實情況問題比較突出。沒有專業的人員對水利系統信息化標準制定,從而使得水利信息化安全防范手段和解決措施比較缺乏。水利工作人員對信息化工作的職責和流程不夠了解,相關的標準的落實,沒有有效的監督機制。相關的責任承擔人不夠明確,這就使得水利信息化標準建設工作不能很好的開展,限制了水利信息化自身的發展。
③監督管理機制還不夠完善
在當前水利系統中,對于信息資源應用不合理,缺少相應的監督管理機制,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同時也為資源共享制造了困難。信息化標準的實施過程中,不能有效落實,相關的管理機制不夠明確,信息化標準之間的協調工作不夠,標準制定順序存在沖突現象,水利應用部門標準化意識不強。